策略優化 – 如何避免過擬合?

thumbnail 8 1

當你做回測做久了,就會發現,找到「歷史報酬率」好的策略很簡單,但是找到「未來報酬率」好的策略非常難。原因在於做了過多的參數枚舉與優化,當樣本數夠大,自然會有極端的數據產生,就像是夜路走多了會碰到鬼,人多必有白癡,樹多必有枯枝,就像是量子力學中,波函數坍縮成我們所處的現實,代表著均值,但在極端的多重宇宙樣本中,你也有可能是總統,代表著眾多巧合下的極端事件。

本文就是用口語的方式,帶你瞭解如何判斷過擬合的演算法

牛頓從蘋果落地的現象,發現了萬有引力,F=ma,因為實驗的雜訊很小(風、熱能散失等等),才能有經典簡潔的公式,然而把牛頓的實驗,換到財經領域時,可能就不是這麼管用了,當我們在建模時,價格的雜訊遠大於規律,

我們很有可能是優化雜訊,而非優化價格的規律。

要怎麼辨別這兩者的不同呢?

我們可以先從直觀的角度出發,究竟歷史上成功的偉人,Bill Gates、Steve Jobs、Elon Musk,這些科技巨擘,他們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成就,是一連串的巧合,還是他們有一些人格特質,促使他們的成功?另一個極端的例子,假如今天某人中了樂透彩而一夕爆富,那很明顯,他很可能是多重宇宙中,非常成功的一個版本,但他的成功,可能並非來自他的人格特質,而是來自運氣。今天就運氣跟命運,來討論策略模型過擬合的問題。

模型的過擬合,就像是簽樂透彩,只要參數夠多了,總會中獎。所以策略績效好,究竟是不是運氣好,最重要的事,就是要確保「實驗是有效的」。如何定義實驗是有效的呢?

樣本內的「最佳參數」在樣本外的「績效」也是顯著的機率是高的

聽不懂?別走,讓我舉個例子

這邊的「樣本內」就是指我們現在的現實世界,已經發生了的事情,例如我們知道 Steve Jobs 是頻果創辦人,將科技與時尚結合,促進科技的進步功不可沒,所以他就是我們在樣本內的「最佳人選」。而「樣本外」就是指那些我們沒見過的多重宇宙,在多重宇宙中,假如都有 Steve Jobs 這個人,而他都有一番豐功偉業,那就代表那是他貨真價實的實力。

回到策略的角度,如何驗證「貨真價實的策略」?

最簡單的方式,一般我們會使用 hold-out,將歷史資料分成樣本內(in-sample IS)和樣本外(out-of-sampe OOS)並且在 IS 做最佳化後,再用 OOS 驗證,這樣的方法有幾個缺點:

  • 由於 IS 跟 OOS 都是人為定義,所以當重複優化很多次後,還是會對於 OOS 的績效越來越熟悉,最後不免還是用了 OOS 的資訊來設計模型
  • 資料量的問題,回測跟驗證都需要一定長度的歷史數據,將歷史數據分成 IS 跟 OOS 顯然有點浪費
  • OOS 通常是時間序列的尾端,代表近期的資料,對於策略效能有決定性的影響,然而卻不能拿來開發

所以比較好的方法是?

The probability of backtest overfitting的作者是這樣做的:
Bailey, D.H., Borwein, J., Lopez de Prado, M. and Zhu, Q.J., 2016. The probability of backtest overfitting.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Finance, forthcoming.

1. 確定參數效果真的比較好

任何策略都有好與不好的時候,要確定參數效果很好,不是看績效是正的就好,而是要跟其他參數的績效作比較,
例如最近台股上漲,雞犬升天,所以任何人投資績效都是正的,但不帶表大家都是投資高手,
所以就算績效是正的,還要看績效的排名才行!

所以論文中的作者,針對所有參數產生出來績效,從「樣本內」找到「最佳參數」,並且將「樣本外的績效」由小到大排名,並且觀察「最佳參數」是否位於前 1/2 的機率

2. 產生多重的 IS 跟 OOS

假如只有一組 IS 跟 OOS 實再是太少了,這樣驗證的樣本會不足,
所以作者不使用「歷史數據」來區分 IS 跟 OOS,而是將回測整個跑完後,將績效的時間序列切成 S 份,任選 S/2 份當作 IS,其他當作 OOS,這樣的話可以產生超多種組合

實驗結果:

下圖就是作者使用此方法的實驗範例, x 代表「最佳參數」在「樣本外」的效果,越右邊代表效果越好,而 y 軸是樣本的數量
我們會發現,下圖這個例子,整個分佈偏向左邊,也就是 x 軸小於零,代表其實最佳化後,大部分的績效都是比較差的!
每100個樣本,就有74個樣本,最佳化後的效果小於績效的中位數,
所以 74% 的機率,最佳化後的效果比較差

bad strategy 1

一個比較好的策略,應該會是如下圖,整個
每100個樣本,只有4個樣本,最佳化後的效果小於績效的中位數,
所以只有 4% 的機率,有過擬合的風險,
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參數優化過程

good strategy

結果我上網找了一下,都沒有 python 的程式碼
所以假如大家有興趣,我之後可以提供這篇 paper 的程式碼,
雖然但我不確定大家有沒有興趣就是了XDDD

後記:
大家好像滿有興趣的,所以準備了下一篇程式和數據分享!趕快來看看吧!

FinLab - 韓承佑

嗨大家好,我是韓承佑,FinLab創辦人,畢業於巴黎薩克雷大學資工博士,目前擔任臺灣量化交易協會 學術顧問、台北商業大學 創新育成中心 創業技術顧問與上市科技公司 量化交易顧問。當初,我喜歡寫程式、無意間因為軟體比賽接觸Fintech,從此開始了財經跟程式的學習之路。我們成立 FinLab 量化投資部落格,用自己研發的軟體,對台灣股市做大量快速的實驗。希望可以在量化投資的路上,當大家的「武器製造商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