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思菲式思考 Part.1|關鍵交易思維的啟發

  • Post author:
  • Reading time:3 mins read

菲式思考 是近期非常火紅的財經書籍,想不到上市第一天就被秒殺,在出版業不景氣的現在十分罕見,可見「菲比斯」人氣之高。
Ben 編在近期才收到書,閱讀完後有些啟發,將結合自身的交易經驗,撰寫數篇心得。
第 1 篇會聚焦在「菲式思考」第1~4章,關於交易員思維的部分。
第 2 篇會將「菲式思考」第 5 章關於量化策略的部分做一個量化分析總評與策略設計概論。
我想很多人看完書後也不知道如何實作,所以第 3 篇後會使用 FinLab 開發工具實作驗證、優化「菲式策略」的程式碼,教大家怎麼優化他人的策略成為適合自己的策略。

菲比斯的崛起

菲比斯是生物技術學歷出身,近 30 歲時投入券商工作,擔任期貨與證券從業人員,關鍵的交易歷程在 2013~2015年,花 3 年從 10 萬本金成長到 1000 萬的規模,十分驚人,資金到一定規模後離職,成為全職交易人。
初期由於低薪和本金不多,有靠信貸取代券商融資的高利率,操作股票期貨、週選擇權來擴大槓桿。
以上槓桿操作是否適合投資新手?有待思量~第一步的容錯率低,壓力大,如果用最低保證金壓滿小資金,稍不慎就會被清空帳戶,還會面臨欠債風險,進入賭徒輪迴。必須有一定交易實力、心理素質,對風險有所認知才適合此套方法,菲比斯也是在2013年以前花了幾年摸索,如果你是新手,無法承受槓桿的壓力,也對短期交易的勝率沒自信,可以參考「給小資族的禮物|低價股量化策略的實戰訣竅」一文,提供比較保守的做法。

股票期貨的推薦

「菲比斯」交易市場聚焦在台股,交易商品遍及上市櫃、 興櫃股票、股票期貨、台期指、選擇權、可轉換公司債資產交換 CBAS,不太碰權證與現股當沖。交易週期偏短。
其最推薦以股票期貨當作台股主要操作工具,如果標地有股期,就買股期,如果沒股期或股期流動性太低,才買現股。
股期優點是交易稅費低,具7.5倍左右的槓桿,方便資金調度,可多可空,且交易時段比較長,有機會領先現股先佈局。
股期空單的好處在沒融券強制回補的限制,也不用付借券費,是相當好的做空工具。另外股期多單也可替代存股操作,省去股利所得稅的問題。
股期缺點在標地只有200檔上下,其中有足夠交易流動性的,可能不到100檔,所以若策略以中小型股為主,可能很難在此工具佈局。
「菲式思考」贏的第一步重要思維挑選「低成本的工具、資金」來操作,還沒入市,選對工具就先贏在起跑點,反過來說滿共同基金的人,一開始就先輸「管理費3%」。

成為全職投資人的標準

「你必須掌握風險、穩定地賺錢,持續兩年賺的錢比原先工作所賺的高兩三倍。」(菲式思考:p.107),其實這是比較鬆的標準了,更嚴謹的要求是要走過一個景氣循環(5~10年),驗證自己在系統風險下的存活率。再來如果是高薪職業,如醫生、工程師,靠投資要賺到比原先工作高兩三倍,除非投入本金很高,不然很難達標,放棄工作的機會成本挺高的,高薪族群比較適合靠本業搭配保守的投資。
另一面思考,本業非高薪的人是否較適合投入全職投資?我認為既然行業有天花板,那投資交易確實是沒有上限的地方,靠工作薪資存到100萬容易,但要累積到千萬以上,又不想等很久,就難了,確實要靠投資來衝。
若本金太少,也很難做好基本的持股分散、多空雙向策略佈局。
以年薪36 萬來說,2~3 倍是 72~108 萬,以全職主動投資人50% 報酬率的水準,至少要累積到150~200萬的資金再考慮全職,你說沒有操作的頭期款怎麼辦?存頭期款、工作的期間就是你最好學習投資知識、認識風險的時候,才不會書到用時方恨少,到時輸一屁股。
另外你最好要有一個覺悟,要有隨時可以回職場的能力,讓你「全職投資人」失敗時,還有能力生存下去。

菲式交易邏輯的啟發

  • 挑選成長性展望好、評價不太高的股票做多單。基本面與產業面為主,技術面與籌碼面為輔。
  • 挑選未來展望不佳的股票做空,平衡部位趨向,有機會再大盤回檔時,降低整體資產回檔。
  • 依營收、財報、法說會、產業新聞來追蹤標的展望,認為合理的獲利點達到,逐步出場,若展望不如預期,則不計結果出場。
  • 多單與空單的比例隨整體大盤市況調整。
  • 利用營收、財報公佈時程、股票期貨換月轉倉來調整持股組合。
  • 分散投資,不要重注單押。

以上內容參考書中 p.121 的部分。
在 FinLab 策略監控台上有基本面策略如「營收股價雙渦輪」、「財報指標20大」,也有產業面的策略「多產業價投 」,與菲式思考的基本面策略類似。

FinLab 比較缺少「事件型」與「做空避險」的策略,原因在「事件型」很難搜集到完整的各媒體的歷史新聞資料,法說會影音與簡報分析比數值資料複雜、混亂,但若不要求回測功能,而是將功能定位設定在讓 AI 學習菲比斯的解讀思維,下提示字 (Prompt) 讓 AI 變專業分析師,撥絲抽繭出新聞事件的關聯標地,增加質化分析的效率也是很有價值的,目前 ChatGPT 甚至能做到語音分析的功能,書中提到判斷公司內部人在法說會的語氣和表情,應都可用 AI 快速、大量處理,也許未來 FinLab 會有相關服務上線。
如果要做回測,目前公開資訊觀測站的重訊公告是比較完整的資料,可應用於策略開發。
另外菲比斯多看的是國內財經媒體的新聞,但若要看總經或國際金融,其實是要看過外媒體才有「夠快的時效性」,等國內翻譯外電太慢了,如Bloomberg、WSJ、CNBC,部分網站也提供 RSS 訂閱功能,很方便能下載資料供 AI 找出精華。

做空的回測由於過去10年是大多頭,很難找到績效漂亮的空方策略,但菲比斯提供幾個方向,例如增資股出籠、可轉債大量轉換、內部人申報轉讓就是一個可研究的方向,當市場籌碼供需出現嚴重的不平衡時,就有大行情出現。

未來 FinLab 會增加策略的豐富性,尤其是「事件型」、「做空避險」、「逆勢交易」的策略,增加策略佈局的平衡度。

產業面選股的解析

每個產業都有關鍵指標。

  • 電力供應產業要追蹤「政府標案」。
  • 營建業要追「合約負債」、「建案完工入帳時間點」。
  • 設備業要追「合約負債」、「裝機驗收時間點」。
  • 新藥要追「解盲時程」、「競品研發上市進度」。
  • 電腦板要追「加密貨幣走勢」、「國外指標大廠財測與新品」。
  • 航運要追「新船下水」、「重大景氣循環事件」。
  • 金融業要看資產負債表,損益表是給外行看的。

撰寫交易日誌

我認為書中第 235~239 頁交易日誌撰寫的部分除了抒發交易情緒外,更重要的是要寫下如何改進這些缺失?才能避免重蹈覆徹,這是書中缺漏的部分,稍可惜。
策略要定期驗證,追蹤績效是否與過去偏離,或有關鍵政策、規則改變市場。
如果選股進出都是靠量化程式,那交易的缺失就會在執行面,要學會策略驗證 (Validation) 與制定潛在威脅等級表,參考「藍月記事」撰寫的 交易人的基本功:驗證 (Validation) 與潛在威脅等級表

假設交易策略都沒什麼問題,而差異與缺失若主要來自實際交易的話
通常可能來自於四個方面:

1. 重複發生的不穩定來源:交易成本的變化
2. 偶爾發生的不穩定來源:價格的跳多、跳空
3. 鮮少發生的不穩定來源:市場突然關閉、券商突然出問題、伺服器出狀況
4. 不該發生的不穩定來源:交易程式的問題、整體風控的問題

並試著解決處理問題,設定碰到問題時的 SOP。

結論

以上是「菲式思考」第一部分的心得,「菲比斯」台股交易經驗涉獵很廣,提供許多面向的分析方法、交易工具的特性,啟發 Ben 未來開發的規劃。
其實很多人的起步都比「菲比斯」要好,他 30 歲才起飛,但很多人 20 歲就展開交易的旅程,不一定要和他一樣追求在10年內暴富,投入全職在嚴苛的交易工作、時刻盯盤與分析盤面。
從書中擷取適合自己的路線,照自己的節奏走,將啟發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招式,一樣能走向自己理想的財富目標。

Ben

Python 軟體工程師與量化策略研究員。 鑽研資料工程、網頁後端、資料視覺化、量化交易策略開發。 投資主力在台股市場,量化策略為主、質化分析為輔,追求人機攜做最佳化。逐步將觸角延伸到總經、美股、加密貨幣,朝更全方位的交易人邁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