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再錯過的選股策略!

一年前,我曾經跟大家分享一個懶人選股策略,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?看了後有沒有實做?實做了有沒有追蹤?追蹤了有沒有實際操作?假如以上答案都是「有」,那你目前應該獲利狀況不錯!假如沒有,這篇文章將帶你分析原因,並且分享「如何不再一次與獲利擦身而過」的方法。

我們先來看看「錯過」有多麼可怕!

「錯過不是錯了,而是過了」

下圖中,橘紅色的為「加權指數」的歷史股價,而藍色的也是,差別在於藍色的股價剔除了10個一分鐘「最大漲幅」,來模擬一個人在14年中,除了有總共有10分鐘沒投資,其餘時間每天投資大盤,然而那10分鐘漲幅剛好非常大。

你可能會覺得結果應該差不多,但最後的結果,竟然有 50% 的差距!

這十分鐘就足以造成50%的差距,更何況一般人沒有紀律的投資了!
如此可見,錯過真的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!

你錯過的一個策略

一年前,我介紹了一個策略,這個策略屬於懶人投資,其歷史績效14年14倍,算是本blog滿早期的選股策略,其特色是,可以避開行情過熱的時段,它的特色是

「假如你知道行情過熱,就休息個一年半載,放個長假」

策略思路也滿清晰的,邏輯很簡單,我們現在就來看一下它今年的獲利狀況:

eq 1 4

此策略今年大部分時間都沒有持股,反而是後期大跌之後,才開始持股,而且穩定勝過大盤!雖然年漲幅只有9%,但相信已經勝過非常多的人,而且從十一月開始算,其實這個策略才執行了兩個月,每個月有4.5%,算是很不錯!

然而我相信,真正使用的人應該不多,甚至一隻手數的出來的那種,因為就連我自己也沒有使用這個策略XD,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為什麼沒人用

到底為什麼總是跟策略擦身而過?

原因有很多層面,就跟切洋蔥一樣,依照每個人的等級不同,可能停留在不同的地方。先從最簡單的講起:

1. 不確定該策略的效果,不敢使用

這類的人應該是佔大多數,畢竟當時finlab是個小部落格,而且網路名師多如牛毛。假如沒有自己的驗證方法,早就已經眼花繚亂,看完那篇文章,當下覺得有理,隔天就忘記。

這種應該可以篩掉80%的人了,剩下的20%呢?

2. 策略當時沒有篩選出股票,漸漸忘記

剩下的人20%,可能想試試看這個策略如何,可惜的是,當時策略根本沒有持股,所以暫時將策略封存在倉庫,看看之後什麼時候啟動,再開始追蹤,然而過了好幾個月,就又忘記了!

然而獲利是不等人的,這時候懊悔已經來不及。

這20%的人在此時已經只剩5%!

3. 追蹤了但是不敢使用

接下來,就是這5%的人全軍覆沒的時候了XD
該策略竟然買在股市大跌的隔天,2018年10月11號當晚…
剛好是跌破近一年支撐線的隔天!
我也不敢使用XD

以上三種應該是大家最容易錯過策略,究竟要怎麼預防呢?

如何不要錯過獲利?

我覺得要在多重策略上,建構一個更大的框架,在適當的時候更換策略,但不是隨意更換策略,而是當某個條件發生的時候,才會更換,我回測過有效的方式是:

每隔一季或半年,挑選10日績效最強的三個策略,並將所有持股換成這三個策略的持股

用講的當然很容易,不過實行起來一定是有難度的。以上只是我分享自己的看法,不知道你覺得如何?歡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「多策略搭配的方法」喔!

FinLab - 韓承佑

嗨大家好,我是韓承佑,FinLab創辦人,畢業於巴黎薩克雷大學資工博士,目前擔任臺灣量化交易協會 學術顧問、台北商業大學 創新育成中心 創業技術顧問與上市科技公司 量化交易顧問。當初,我喜歡寫程式、無意間因為軟體比賽接觸Fintech,從此開始了財經跟程式的學習之路。我們成立 FinLab 量化投資部落格,用自己研發的軟體,對台灣股市做大量快速的實驗。希望可以在量化投資的路上,當大家的「武器製造商」!